009.jpg

JVC音質革命,對於我來說,有相當大的音響性想像空間。


日前(11/27)跑了趟火車站地下街的佳佳唱片,想要買日劇《幸福鐵板燒》由葉加賴太郎先生拉奏的主題曲CD,大概由於才剛推出2天,所以可能因此店內的貨還沒有鋪到,本來是說要等約5分鐘讓他們去拿貨,但是不知怎麼了,等了好久沒有來,因為無聊,所以就又在店裡逛逛,結果在古典樂的貨架上,突然有一系列商品吸引了我的目光─「RCA究極名盤特選RCA Red Seal THE BEST」。

這一系列是由SONY BMG從日本原裝代理進口的,快速的瀏覽了一下,一張熟悉的曲目映入眼簾─《韋瓦第:四季》。

自己今天會對音響與音樂這麼有興趣,《韋瓦第:四季》絕對可以說是開頭的種子。至今我印象仍非常深刻的就是,國小畢業旅行去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看像是天幕的影片,影片中的配樂就是四季第1號協奏曲「春」第一樂章,記得那時候聽到就很喜歡,腦海中常常浮現這段旋律,但是除了旋律,始終都不知道這段曲目的來源。

國中時,家裡買了一張福茂唱片代理的Decca古典之門系列8─巴洛克時代樂曲,首先聽到第一曲的《帕海貝爾:卡農》就非常喜歡,喜歡到還讓我想去學小提琴;再來後面的第三首曲目更是讓我驚訝,剛好就是跟我國小聽到的那段《四季:春》非常近似,是不是就是同一個版本,已經無法考證,但我自此對這個由慕辛格指揮司圖加室內管弦樂團的版本就有了特殊情感,也是我收集《韋瓦第:四季》的第一個版本。

爾後,每當看到有不同的四季版本,只要當下能買,我都會買,算一算,我已經收有10個不同的CD版本,這次也是因緣際會看到了「RCA究極名盤特選RCA Red Seal THE BEST」系列,所以很自然的從貨架上把他取了下來,在當下看到的幾點商品要素讓我買下了他:

一、音響性:
1.JVC音質革命─24bit/192kHz音源處理:
    CD這個載體推出至今已經將近30年,整個音樂市場從唱片到CD到近幾年火熱的數位流訊源,可以說也是熱鬧異常。那CD的發展已經相當純熟,這段時間也不斷在技術性上推陳出新,在源頭資訊的處理上,從最原先的16bit/44.1kHz,到20bit再到24bit/192kHz,努力的提升前端資訊量處理來讓音樂聽起來更豐富、更好聽。其中還有推出XRCD,這就是由JVC所主導的,因此看到這一系列所列出的這個要點,一下就打中身為音響迷的我。
2.銣時脈高精密度剪接處理:
    現在市場上很貴的CD播放機,除了漂亮的機體,優良的技術外,對於錄音重現有很大幫助的還有降低時基誤差;而這邊強調透過有著高精密度的銣時鐘來做剪接處理,又讓人對他的實際表現有所期待了。

二、產地:日本製造。
以進口CD來說,賣399元,對我來說這價格相當合理,再加上前述在音響性上的特點,更加深了購買的意願。

三、日本雜誌推薦:
縱然有著宣傳文字所營造的音響性遐想,不過關於好不好聽的音樂性要怎麼評斷呢?一段「日本雜誌推薦」似乎可以加強這方面的信心。

這張CD封面的設計個人滿喜歡的,同一張底圖利用四個不同色彩來呈現四季變換,真是讓人一目了然,當然因為是進口的,所以CD的介紹內文就都是日文的了,只有外面那張宣傳介紹有中文,不過頁尾有指揮跟樂團的合影,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在這個場地做錄音的。

再來就要實際上機來聽聽看了,真所謂「百見不如一聞」,不聽聽怎麼行。這個版本是由尚‧馮書亞‧百雅指揮法國百雅室內樂團,在聆聽過程中的一些聽感比較,總是要有個基準,那我的基準就是用那張對我意義深遠的慕辛格指揮司圖加室內樂團的四季版本。

指揮慕辛格先生的版本,大概真的有德國人精準確實的個性,實際聽來總是一板一眼,曾經有位樂友來訪,當下我播放這個版本跟另一個由阿卡多用四支史特拉底瓦利琴演奏,搭配拿波里獨奏家合奏團於1987年義大利克里莫納音樂節現場實況的版本,他就比較喜歡後者,但是這個版本對我有著根深蒂固不可動搖的意義,加上風格明確,做比對也很容易能點出差異,所以還是選定他來當做比較的基準版本。下面的個人感受,就是與參考基準版本的聽感比較。

聆聽系統:
喇叭─Dynaudio Contour S3.4
擴大機─Gryphon Diablo綜合擴大機
訊源─Ayre CX7e CD播放機
訊號線─Nordost Valhalla 1.5m平衡訊號線
電源線─VOVOX textura 1.5m * 2(訊原+擴大機)
喇叭線─German Highend LGS 2XL 3m

放入CD後,一開聲,喔~!一個印象馬上浮現─典雅、舒服,整個樂曲的拉奏上,不會刻意的強調技巧,力道上不會過於剛強而帶有著輕柔巧勁。節奏步調輕快,想像在一個午后的公園角落,透過頭上搖曳的枝葉間,那暖暖宜人的陽光灑落在身上,有著自然恬適感。

在曲目播放過程中,小提琴主奏與其他共演者維持著相當和諧的感覺,而拉奏基調愉悅輕鬆,不像參考基準的冷靜嚴肅。如在第2號協奏曲「夏」中,這樣的分別是更加的明顯。

在第11首的第4號協奏曲「冬」第二樂章,相較參考基準的悠遠靜思,RCA Red Seal THE BEST版則是透過鍵琴的襯托,讓曲目在輕柔中帶了點俏皮感,愉悅的感受也油然而生。

聆聽參考基準版時,從樂段中較為剛強的弦樂線條,精準的節拍與較為強烈的動態對比,會讓我陷入較深沉的樂思;RCA Red Seal THE BEST版則在滑順的弦樂線條與較為輕快的節奏中,讓情緒得以受到渲染而放鬆。

指揮慕辛格與尚‧馮書亞‧百雅對於曲目的演繹有各自的想法,也透過自己的掌控與樂團的合作將其表現出來,我想,這也是讓我會一直想收集同一曲目各種不同版本的原動力了。

 

001.jpg

封面利用不同的四個顏色將主題「四季」明確表達。

 

002.jpg

CD封底。

 

003.jpg

這邊有指揮尚‧馮書亞‧百雅及錄音的相關訊息,「四季」是1976年4月錄製。 

 

004.jpg

打開CD後的面貌。

 

005.jpg

配合RCA RED SEAL的商品系列,CD也是紅色的。

 

006.jpg

照片所示應該就是法國百雅室內管弦樂團。

 

007.jpg

兩個側標,因為是原裝進口,所以左邊是日本側標,右邊則是SONY Music的中文側標。

 

008.jpg

側標上有這一系列商品的特色說明,其中也有日本唱片藝術雜誌推薦的訊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doson 的頭像
    hidoson

    玩音響+聽音樂+吃美食+看美景

    hido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