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1年年底時,為了可以知道dCS Puccini加上U-Clock前後的差別,所以先不加上U-Clock聽了一陣子。大概到今年的2月,其實就將他們兩個送作堆了,不過就是一直沒有把心得整理起來,擇期不如撞日,就趕快來寫一寫了。

※聆聽器材:

喇叭:Dynaudio Contour S3.4

訊源:dCS Puccini + U-Clock

擴大機:The Gryphon Diablo

喇叭線:German HighEnd LGS 2XL 3m

訊號線:Nordost Valhalla 平衡訊號線 1.5m

 

※dCS Puccini設定:

Upsampler:PCM

DSP Filter:Asym

 

※聆聽CD:

◎《小夜曲》 (2012/2/1聆聽)

#3

樂器撥奏更加清晰辨識。

#4

長笛的吹奏細節感受更深且多,旋律更加的滑順;弦樂的拉奏變化更有抑揚頓挫之感,樂符之間更能獨立辨識。

#5

男音的換氣與音韻起伏轉化更具體。

#6

在同樣音量下,強弱音較未加U-Clock前更顯明。

#小結:

樂器聲音的動態起伏、大小變化、可聽聞的細節、音韻的轉折延伸、樂手的演奏手法與技巧、歌手的聲音及喉韻等,就是好上一皮;音色與音質之美感受更加深刻。

 

◎《他不笨,他是我爸爸》電影原聲帶 (2012/2/8聆聽)

#2

吉他刷弦的真實感,1'40"的合成聲響清晰可聽聞。

#3

主唱與合聲歌者,聲音細節更多,主從和諧又更能不互相夾雜干擾,各司其職,各在其位。 (以前常覺得耳機聽到的,怎麼音響系統都聽不到,但現在這樣的感覺總算漸漸消弭。)

#9

1'49"處的打哈欠聲,方向性(由左至右)、變化性(由小而大,由大而小)感受更深。

 

◎《四季─慕辛格》 (2012/2/20聆聽)

#9

器樂的微細節表現出色;3'21"處提琴音之餘伴隨的鍵琴聲可聽聞。

#10

2'16"與2'35"處的撥琴聲的響聲細節與延伸更加的細緻與可辨識。

#11

琴韻延伸與動態變化更好。

 

◎《LINKIN PARK─末日警鐘》 (2012/2/25聆聽)

#5

2'05"的合聲跑出來了,前奏Tempo的快慢節奏更加鮮明;3'24"處的電吉他真是好聽。

#6

解析力、細節、延伸的全面提升,差異性非常明顯。

 

◎《羅克賽─Joyride》 (2012/2/25聆聽)

#6

音場拓寬,無論是電吉他、BASS、男女主唱、混音部分,聽起來真是聽著也會笑,非常對我的味,樂器質感都相當好!

#7

1'26"的鈴聲真是清脆響亮;3'35"左側的聲響非常擬真,空間迴響感好(類似輕敲鼓皮聲)。女主唱歌聲、轉韻延伸令人著迷,重點也在於要能聽到才行。2'24"處男合音的低沉嗓音與女主唱的搭配完美。

#8

1'30"的口琴聲相當迷人。

 

每次換器材或線材,總是擔心自己的木耳無法聽出差異,這次U-Clock也是有這個顧慮,不過當音樂放出來時,就知道這次依然是多慮了。當聲音一層一層的向上提升,看來可以將「學海無涯」改成「樂海無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do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