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時有趟日本行,由於近來日幣貶值,不利用這次旅遊採購些商品回來,怎麼對得起自己,不過該帶什麼呢?

搜尋了一些部落客所推薦的敗家必備商品,鎖定了兩個商品─Dyson DC74吸塵器跟Panasonic奈米水離子吹風機EH-NA96。

說到Dyson吸塵器,在電視廣告中最常強調的就是吸力跟不用集塵袋,其中後者最吸引我的注意。

家裡的吸塵器已經用了好幾個年頭,使用了一陣子,就必須更換集塵袋才能繼續使用這點,非常困擾著我。先不提花費的部分,光是要看集塵袋滿了沒,就相當的不便利。

雖說一開始有被廣告吸引,加上有時逛COSCO,還有促銷,不過只有兩點的差異,這驅使購買的動力就差了一口氣。

看到網友們介紹DC74,可以無線進而手持到處吸的特色,又加上多樣的吸頭,總算有那種世代革命的進幅產生,這樣才有升級的感覺;加上在日本買,比起台灣可以省下約5000多元,因此,必購品項之一,就決定是他了。

 

開箱

 Dyson-DC74購買地.jpg  

在日本有樂町的Bic卡麥拉購買,日幣73,440(匯率約0.24,台幣約17,625元),雖然不是最便宜,但價格仍是實惠,加上可以扣除8%免稅,另外促銷再省7%,比起沒貨買,依然是個好選擇。

 

 開箱番外篇0102.jpg  

日本的服務相當貼心,知道我們要運送超過千百公里,在握把上幫我們包了泡泡棉上去。

 

 Dyson-DC74開箱01.jpg  

包裝簡潔,運送相當便利,記得在機場時,可是獲得了不少的注目禮。

 

 Dyson-DC74重量-本體與含箱.jpg  

在重量上,含箱重4.76kg,吸塵器本體重量2.27kg,單手使用也沒什麼問題。

 

 Dyson-DC74開箱02.jpg  

開箱後,如同外表一般,內裡也是相當清爽。

 

 Dyson-DC74開箱03.jpg  

取出所有配件,總計有本體*1、充電器*1、放置架*1、吸頭*6、長吸管*1、短吸管*1、說明書*2。

 

 Dyson-DC74本體0102.jpg  

Dyson-DC74本體0304.jpg  

Dyson-DC74本體05.jpg  

本體的開關設計與握起來的感覺,就像握槍一樣,集塵收納盒是透明的,方便掌握集塵狀況。後面有個【MAX】鍵,在使用時按下,可以切換吸力模式。

 

 Dyson-DC74頭01-0102.jpg  

吸頭1,細長又小口的設計,可以使用來對付一些邊邊角角的塵垢。

 

 Dyson-DC74頭02-0102.jpg  

吸頭2,看說明書上寫,這是可以拿來吸布團與寢具之類的物品,像是床墊、枕頭之類的。

 

 Dyson-DC74頭03-0102.jpg  

吸頭3,帶著毛刷的小頭,還能伸縮,沒實際用過,還不知道功用使用起來如何。

 

 Dyson-DC74頭04-0102.jpg  

吸頭4,使用於玄關,將污泥用刷子先進行處理,再靠吸塵器吸起來。

 

 Dyson-DC74頭05-010203.jpg  

吸頭5,可以用來清理頭髮或是動物毛之類的,角度可以變化,不像其他的頭都是固定的,手腕可以調整角度,讓吸著面不致偏離。

 

 Dyson-DC74頭06.jpg  

吸頭6,最標準的頭,吸地板就靠他了。

 

 Dyson-DC74管-長.jpg  

長吸管,跟吸頭6搭配起來就比較像一般的吸塵器,可以吸地板、地毯。

 

 Dyson-DC74管-短010203.jpg  

短吸管,看了一些台灣版的DC74開箱,日本版的DC74多了這個短吸管,不過在吸頭上就比較少。以所附的吸頭來看,用途也是大部分有涵蓋到,這樣這個短吸管,在使用的多元性上似乎更有幫助。

 

 Dyson-DC74充電器與放置架.jpg  

充電器與放置架,放置架也是個好設計,可以讓DC74利用牆角一隅來做安置,善用畸零空間,可以跟家裡其他東西一樣擺放的整整齊齊。

 

 Dyson-DC74說明書-充電時間.jpg  

說明書首頁就會告訴你,一般充滿電要3.5小時。

 

 Dyson-DC74說明書-電力消耗.jpg  

在電力消耗上,一般模式下,吸地板之類的,大概可以撐16分鐘;要是吸一些間隙的地方,使用的吸頭也比較小的情況下,可以撐20分鐘。那用強力模式的話,可以撐6分鐘。

 

 Dyson-DC74說明書-安裝技巧01.jpg  

在吸管與吸頭的接合上,說明書有強調正確接合時,會有〝卡〞的一聲,那實際使用時,也可以發現到接合處都有卡榫的設計,所以要注意一下,可不要用蠻力硬是接上,這樣可以是會讓卡榫受損的。

 

 放置架安裝

以往吸塵器安置處,總是必須佔用一些空間,DC74則是附有放置架,可以將他放在牆角,無論是美觀上,或是想要使用時,都可以隨時取用,非常的有幫助。

看了網友的安裝實例,我也依樣畫葫蘆如法泡製一番,真的是非常感謝他們,不用釘牆就可以安裝囉!

 

 Dyson-DC74放置架安裝010203.jpg  

首先就是準備3M無痕膠,由於DC74本體有2.27kg,因此我選購的大型防水膠條,可以支撐2.25kg。

這邊本身是利用吸塵器加上長吸管與大吸頭卡在地上分擔了重量,因此放置架就可以只用黏的方式固定在牆上了。

取出膠條,會發現有紅色跟黑色面,紅色的黏在放置架,黑色的黏牆壁。

 

 Dyson-DC74放置架安裝040506.jpg  

再來依照說明書上指示,將充電器的電線安置在放置架後面的溝槽中,充電器的頭,也按照指示卡進去。

這邊記得充電器的頭要確實卡好,不然吸塵器本體的電源口會無法跟電源器接頭對上,除了可能放不上去,也會造成無法充電的情況。

另外放置架的下面可以額外放2個吸頭,常用的就放上去囉~!

放置架的上端是設計可以向上伸縮的,這是方便吸塵器放置,用一些巧勁就可以卡著,多試幾次就會熟悉了。

 

古今機種比一比

之前使用的Panasonic吸塵器,就讓我稱他為「小P藍」,已經是10多年前的產品了,這次購入了DC74,不免也要比較一番,看看吸塵器在這期間進化了多少。

 

古今比01.jpg   

一開始就先從放置處比起,小P藍只能窩在儲藏空間中,佔位,要使用時也要花些時間拿出來;DC74則在放置架的助益下,得以走出儲藏空間,置於居家空間一隅,不佔位,又可隨用隨拿。

 

古今比020304.jpg   

再來兩個本體來比一比,長寬高相比,兩者差異不大,不過在厚度上就有很大的區別,這反映在手持上,小P藍就會比DC74重。不過小P藍不是要我們拿在手中用的,而是在地上拖著跑的。

 

古今比0708.jpg  

小P藍在配件上比較單薄,就是兩個吸頭,再外加電源線與吸管;在使用上會因線而讓使用場合有所侷限。

 

古今比06.jpg  

集塵袋,這可是我當初對於Dyson最深的印象,小P藍需要集塵袋,若沒了集塵袋,那真的就是「萬事齊備,只欠東風。」了。

 

DC74實機上陣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小P藍做不到的,就讓DC74來試試看吧!

 

 Dyson-DC74上陣02-0102.jpg  

利用無線與手持的便利性,就先來吸吸睡覺的地方─床、枕與娃娃吧!

 

 Dyson-DC74上陣02-0304.jpg  

想不到定期有在洗滌的床墊套、枕頭套與娃娃,還是有那麼多的塵屑,由於DC74不受電源線限制,因此可以方便的隨時進行吸塵,也是當初會決定購買的原因之一。

 

 Dyson-DC74上陣03-0001.jpg  

再來選擇有著高低落差的門檻,換上對縫隙吸塵的吸頭,才一下下,集塵空間就要滿出來了。這邊我有切換MAX強力模式,吸力可以感受變強,不過散熱口出的風也變得比較熱了。

 

 Dyson-DC74上陣03-0203.jpg  

來比較一下Before & After,可以發現門檻的吸塵效果不錯,將蒙上的那一層灰給清了後,甚至能微微的反光。

 

Dyson-DC74上陣03-0405.jpg  

腳踢板的吸塵效果則是還可以,推測主要就是卡在吸頭還是大了些,面對腳踢板較小的面積,沒能將吸力發揮到最大。

 

再見了,小P藍 

從小P藍到DC74,吸塵器的可用範圍更大了,從無線到附加多吸頭的功能設計,手持吸塵讓可用範圍做了很大的擴增;放置架的巧思,也便利了吸塵器的取用,兩者相得益彰,還真的頗有想吸就吸的感覺。

慶幸當初沒有因為廣告中提到的吸力跟集塵袋就馬上入手Dyson,不然今天看到DC74,我一定會既惱且怨,畢竟在這兩個元素都有的情況下,DC74又額外多了其他更便利的設計。如果說對於DC74有什麼覺得要改進的話,我想能更輕會更好,續電力能更久就會更棒了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doson 的頭像
    hidoson

    玩音響+聽音樂+吃美食+看美景

    hido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